1. <dfn id="6s2ph"></dfn>

    <noscript id="6s2ph"><i id="6s2ph"></i></noscript>

    <meter id="6s2ph"><wbr id="6s2ph"></wbr></meter>

        <u id="6s2ph"><wbr id="6s2ph"></wbr></u>
          <dfn id="6s2ph"></dfn>
          <u id="6s2ph"><wbr id="6s2ph"><bdo id="6s2ph"></bdo></wbr></u>
              江蘇張家港:小陣地匯集精神文明大力量
              發表時間:2023-07-17 來源:中國文明網

                江蘇省張家港市始終將精神文明軟實力視為城市發展硬支撐,不斷提升精神文明陣地的服務力、凝聚力,探索出一條高質量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創新路徑。

                五層架構讓文明實踐觸角覆蓋基層

                一放學,張家港樂余中心小學的學生們就涌進500米開外的樂余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這里,聲光電等實驗器具讓學生們能在玩耍中感受科學的樂趣;音樂、舞蹈等培訓課程讓學生們陶冶情操,體驗鄉風民俗魅力。

                “我們面向中小學生成長需要針對性地搭建科技室、文化室,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里孩子的課余生活?!睒酚噫傸h委宣傳委員說。

                作為“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重要承載平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肩負著“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張家港將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建設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聚力打造群眾“精神家園”。

              志愿服務活動現場。

                張家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有“中心、分中心、所、站、點”五層組織鏈。市級層面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籌協調全市各條塊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工作。教育局、司法局等部門結合各自專業特點,建立理論、文化、法治、環保等分中心,凝聚各部門合力。同時,張家港基于區鎮文化中心建設文明實踐所,整合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等建立文明實踐站,將觸角延伸到基層。

                行走在張家港,一個個分布在公園廣場、交通場站、企業商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正在成為宣傳新思想、新政策的廣播站,密切聯系群眾的服務站。目前,張家港已經建立1個市級文明實踐中心、9個分中心、11個實踐所、273個實踐站、100多個示范點,盤活全市1000多個服務陣地。

                制度化建設、平臺化運行激活志愿者隊伍

                高要鑫是一位張家港新市民,做過建筑工人的他,深知工友們外出務工時的酸甜苦辣,于是參與到張家港同城伙伴志愿服務團,為工友提供理發、談心等服務。

                “過去都靠我們團隊自己干,服務內容單一。入駐張家港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后,我們可通過市里協調不同領域專家給工友們講政策、聊心事、增本領?!备咭握f,如今他們的“虹筑之家·工友驛站”采取流動模式,跟著工地走,為工友們提供“出門可達”的便捷服務。

                建成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中心五層架構只是開始,如何組織好隊伍讓這些陣地發揮作用是重中之重。針對基層單位人員數量有限難題,張家港將用好志愿者作為突破口。

                張家港文明實踐智慧云平臺公告欄會實時發布志愿者組織的服務項目,各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可根據需要進行預約。當一項志愿服務完成后,還可由“點單”對象進行評價。中心會根據反饋意見統籌調配志愿服務資源,加強專業領域志愿服務培訓等工作,提升志愿者服務水平,也會根據志愿者服務時長等提供獎勵,提升志愿者榮譽感。

                制度化的志愿服務體系建設,令張家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服務質量邁上新臺階。

                目前張家港共擁有1300余支志愿服務團隊,進30萬注冊志愿者,“人人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良好勢頭已初步形成。

                貼近群眾所需提升陣地“凝聚力”

                在張家港樂余鎮永利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由鄉賢提供的閑置房屋改建。這里不僅承載著村民議事、政策宣講、文化活動等功能,還開辟“農耕文化館”等展示當地發展歷程和鄉賢故事。

              孩子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參與活動。

                “實踐站組織的葉雕教學、讀書分享等活動我有時間就會參加,和志愿者嘮家常中學到的‘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新觀念,讓我們很受用?!庇览宕迕耦櫞合阏f。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能否真正吸引廣大群眾,關鍵在于活動內容是否符合老百姓實際需要。張家港給出的答案是“統分結合”。

                在“統”上,張家港在市、鎮、村三級分別組建“機關干部 黨務工作者”“理論專家 學者”“百姓名嘴 群眾”等“多層級”宣講隊伍,組織策劃光影新播課、村村演周周演、文藝思政課等“標準化”活動,把優質的文明實踐活動資源送到基層。在“分”上,張家港也鼓勵基層自主策劃開展百姓“村晚”、田間課堂、集體婚禮等群眾性文明實踐活動。

                一批貼近群眾的新技術應用更是讓服務“出圈”。手握小喇叭、身披燕子服的卡通人物“張曉理”是張家港近年來打造的基層理論宣講新大使,它不僅適應潮流被制成動漫短視頻進行傳播,還被制成“一起來學習”等微信表情,讓黨的創新理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供稿:江蘇省文明辦 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張殊凡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久久人爽爽人爽爽a√无码|多名富婆捆绑男人喝尿|东京热456|亚洲9影院99久久久久久